邵陽新聞網7月17日訊(通訊員 黃艷君)服刑人員搖身一變成為“看守所輔警”?這聽起來匪夷所思的“身份逆轉”竟成了不法分子實施詐騙的幌子。邵東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一起詐騙案中,曾經的服刑人員肖某正是靠著編造的“身份”,將目標對準了仍在服刑的獄友家屬,以“幫忙送東西”“安排見面”為誘餌,上演了一出詐騙戲碼。
肖某曾因犯罪被判刑,服刑期間與曾某某認識,閑聊中得知其兒子小曾十分孝順,對父親的生活格外牽掛。2024年4月,刑滿釋放的肖某因手頭緊張,便打起了歪主意。
肖某以他人的微信添加了小曾為好友,表示自己是他父親所在看守所的輔警?!八o我發(fā)來了看守所的定位,還說出了父親服刑的信息。這件事很少人知道,我沒有懷疑他的身份。”就這樣,肖某輕易獲取了小曾的信任,隨即開始編織騙局。
“我可以安排你跟父親見面,但需要‘打點’一下?!痹谝笮≡D賬為父親“購買”生活用品后,肖某再次提出轉賬要求。至此,小曾先后四次共向肖某轉賬5200元。到了約定見面的當天,小曾提前趕到看守所附近,肖某卻以“臨時沒空”為由推脫,并不再回復信息。意識到被騙,小曾向公安報警求助。
邵東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認為,肖某虛構身份詐騙他人財物,數(shù)額較大,其行為觸犯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條,依法以詐騙罪對其提起公訴。2024年8月,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肖某有期徒刑八個月,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。
檢察官提醒:
“找關系”不可靠,遵守法律、依規(guī)行事才是正途。對一些自稱有公職身份的人員,請大家提高警惕,在未核實對方身份前,切勿輕信他人承諾,更不要試圖通過不正當手段解決問題,切實保護好自己的人身、財產安全,謹防上當受騙。